下載客戶端
新界???/h5>
警察鄉村巡邏隊——從初創到邁向專業(二之二)
2022-05-25
分享
大埔樂活城為市民提供喘息空間 過渡房屋為市民注能量
2022-05-25
分享
布袋澳昆布傳承數十載
2022-05-14
分享
蒲臺島民戮力拯救榕樹
2022-05-14
分享
新界村鬥軼聞只存民間
2022-05-02
分享
?民間首「組隊」拯救螢火蟲
2022-05-02
分享
林村文化中心靜候疫後開放
2022-04-17
分享
九華新村保留往日美談
2022-04-17
分享
南傳按蹻正骨傳承不易
2022-04-02
分享
玻璃器皿窺見往日時光
2022-04-02
分享
「穿山甲」──新界鄉村巡邏隊
2022-03-19
分享
餸菜包翻熱即食 冀助院舍渡疫境
2022-03-19
分享
疫下點燈向新生代傳溫情
2022-03-08
分享
鶴佬已婚婦頭飾「穿金戴銀」
2022-02-25
分享
大江埔潮人隆重慶祝冀更受重視 天地父母誕申非遺
2022-02-25
分享
傳統自製年糕色香味俱全
2022-02-17
分享
廈村鄧惠麟歸葬家鄉
2022-01-29
分享
疫情拖累「超靚」年花銷售 花農花場散貨求存
2022-01-29
分享
輞井圍玄關帝廟重修5年開光
2022-01-20
分享
疑遭非法開山路 禾坑村冀當局制止
2022-01-20
分享
原屬新界的深水埗——深水埗警政歷史
2022-01-12
分享
港唯一養殖有機海產魚場 吉澳澳背塘冀產有機珍珠
2022-01-12
分享
插畫家重溫小時鄉村夢
2022-01-06
分享
虎地坳村七彩古井重生
2022-01-06
分享
大埔「榕蟲義工」傾力救榕樹
2022-01-02
分享
深涌村荒廢30年小教堂復修
2022-01-02
分享
「南丫說:」留住往日記憶
2021-12-27
分享
醃製鹹鮮「一夜情」
2021-12-19
分享
廖族攝錄春秋二祭盼傳承
2021-12-19
分享
西貢半島動靜活動皆宜
2021-12-08
分享
1
2
3
4
5
下一頁
警察鄉村巡邏隊——從初創到邁向專業(二之二)
香港警務處的「鄉村巡邏隊」(村巡隊)於1949年成立以後,英文名稱是Village Patrol Unit(VPU);但近十多年來,這支巡邏隊伍的英文名稱已改為「Rural Patrol Unit」。警方將英文由「Village」鄉村改為「Rural」鄉郊,反映這支巡邏隊的職務,已因應政府對香港鄉郊地區發展及特性的重視,而將鄉村巡邏隊的任務逐漸擴闊和邁向專業化。
2022-05-25
分享
大埔樂活城為市民提供喘息空間 過渡房屋為市民注能量
政府五年前推動過渡性房屋計劃,以圖解決基層市民住屋的燃眉之急,雖然受批評不少,如地點偏遠、生活配套不足等,短租過後亦有可能重投惡劣居住環境如劏房。不過,有入住者坦言,確實大幅改善住屋質素,不但自己及家人身心得到改善,亦有機會發展所長,期望這些得來的正能量,用來應付日後的居住環境。
2022-05-25
分享
布袋澳昆布傳承數十載
如提起西貢,人們最先聯想到的大多是西貢公眾碼頭及附近一帶,若問西貢布袋澳在哪裏,怕未必人人知道。它位於西貢清水灣半島南部較偏僻地方,在大廟灣及佛堂門天后廟之北面。地名來由因三面環山而內成海灣,但只得一條較窄的出入水道,故形如布袋而得名。
2022-05-14
分享
蒲臺島民戮力拯救榕樹
香港最南邊小島蒲臺島,除了怪石聞名,在碼頭上灣仔士多旁邊有一棵有麻石作基座的古老大榕樹,不但為路過遊人遮陰,也是遊人步出碼頭看到的一道自然風景線。
2022-05-14
分享
新界村鬥軼聞只存民間
2022-05-02
分享
?民間首「組隊」拯救螢火蟲
2022-05-02
分享
林村文化中心靜候疫後開放
2022-04-17
分享
九華新村保留往日美談
早在六十年代,一位鄉里在荔枝角(今美孚新邨)電臺工作,因而有機會參觀電臺中操作,對電臺工作十分嚮往??上?,我沒有英文履歷,雖然在香港,英文是基本法定語言,惟日文與漢文相親,文字中多有唐文夾雜其中,日語中漢字實實在在是從中國移民到日本,因而我投向學習日文。早歲東洋人對中國稱兄道弟,中國政府也派遣大批留學生到日本,著名人士如魯迅、郭沫若、郁達夫等均留學日本,其後在中國政壇及文壇均佔重要地位。然而,日本軍閥狼子野心,竟然將魔爪伸向中國,為中國政民受重大摧殘,而滅我中華之心於今仍存,國人能不省悟乎!
2022-04-17
分享
南傳按蹻正骨傳承不易
因為正在為一些非遺調研工作,筆者訪問了「南傳按蹻正骨」傳承人勞沛良博士。勞沛良是香港註冊全科中醫師、醫學博士,亦為香港按蹻協會名譽會長
2022-04-02
分享
玻璃器皿窺見往日時光
塑膠帶來的禍害觸目驚心,不禁令人回想當塑膠未流行年代,我們是如何生活。早前南丫島有個小型展覽,展出30多個玻璃器皿,主要是五六十年代出品
2022-04-02
分享
「穿山甲」──新界鄉村巡邏隊
維持香港治安的警務處,有一支巡邏隊伍的日常工作,是經常要穿梭於新界村落、野外和山嶺巡邏。這支隊伍有一個別名叫做「穿山甲」(TSUEN SHAN KAP),並且曾經使用穿山甲的圖案作為標誌,是因為這支巡邏隊伍與新界鄉郊的野生動物穿山甲的生態相似,因而得名。這支隊伍的官方名稱是「鄉村巡邏隊」,簡稱「村巡隊」,英文是VILLAGE PATROL UNIT,簡稱「VPU」。
2022-03-19
分享
餸菜包翻熱即食 冀助院舍渡疫境
新冠肺炎第五波疫情對安老院舍打擊巨大,不單照顧者、甚至連廚師也染疫,基層確診者在家隔離也因精神體力不繼煮食艱難,有慈善團體及食物工場為此特別製作只須翻熱的營養餸菜包,送給院舍及以正常價售予確診者,紓解他們的困窘。團隊在送贈行動的第一天到沙田多間安老院舍,院舍負責人都表示,疫情兩個月來所有員工都留宿,沒有回家,工作壓力十分大,極需要多種物資支援,對有團體送贈餸菜包感到很大鼓舞及溫暖。
2022-03-19
分享
疫下點燈向新生代傳溫情
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猛烈,新界不少傳統過年鄉村習俗被迫取消。然而,部分鄉村仍堅持舉行向祖先稟告族中有新成員誕生之 「點燈」 儀式,記者走訪兩村落點燈活動,有參與者說道,點燈儀式尊重每個新生者,給予他們很多吉祥物,祝福滿滿,在疫情之下,更顯得人間充滿溫暖!
2022-03-08
分享
鶴佬已婚婦頭飾「穿金戴銀」
鶴佬是泛指接近閩南地域的海豐、陸豐、汕尾及澄海一帶之居民,宋朝時南遷來港,及後成為四大族群之一,其餘計有圍頭、客家及蜑家。鶴佬五姓漁民蘇徐李鍾石,聚居於新界東北面吐露港大埔沿岸海灣。很多時閩南語系鶴佬漁民被誤會為廣東語系的蜑家漁民。
2022-02-25
分享
大江埔潮人隆重慶祝冀更受重視 天地父母誕申非遺
農曆正月初九為天地父母誕,潮州人對該神誕非常重視,部分團體或個人都會在該天拜祭。聚居錦田大江埔的潮籍人士,今年慶祝規模較以往大,大江埔潮僑盂蘭會總理徐嘉興表示,因應天地父母誕準備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(非遺),故今年他們花了不少心思,祭品不但較以前豐盛,未來亦會進一步完善。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常務會董胡炎松表示,很多潮州文化都有條件申請為非遺,其一就是天地父母誕;在農耕社會,保風調雨順,五穀豐登,現代社會自然希望可享太平。
2022-02-25
分享
傳統自製年糕色香味俱全
現在生活急速,仍有人自製年糕,在新界一些村落,更用古法、以柴火來蒸製,色香味俱全??图胰俗龅哪旮?,稱圓籠茶粿,十分巨大,望而思故土。記者今年走訪兩條客家村落及一個廣府家庭,除了看年糕怎樣做,還吃了一些,舌尖甜美之際,衷心期待新一年會變好!
2022-02-17
分享
廈村鄧惠麟歸葬家鄉
廈村先賢鄧惠麟,於法定古蹟友恭堂的楹聯匾額,屢見影蹤,常人只知道是個區區附庸風雅的鄉間儒士,卻不識先生一生六名,「惠麟」最為人知,但讓人肅然者當數「儀石」二字,因那位晚年流亡內地,曾在幕後大力支持1899年反英戰爭的鄧儀石,就是他。
2022-01-29
分享
疫情拖累「超靚」年花銷售 花農花場散貨求存
2022-01-29
分享
輞井圍玄關帝廟重修5年開光
元朗廈村輞井圍玄關帝廟5年多前展開重修,但經歷社會動蕩及疫情影響,工程時斷時續,終於在去年底完成,開光儀式已於周前舉行,當天數十村民、外來善信分批在回復光彩的古廟上香,祈求風調雨順,合境平安,疫情下各人身體健康。
2022-01-20
分享
疑遭非法開山路 禾坑村冀當局制止
有300多年立村歷史的沙頭角禾坑村,近月疑發生非法開山路事件,位置在李氏宗祠正前方對門嶺山上,一條長約兩公里闊十多呎的「山路」,是被挖泥車「監生」開出,現場遺下大量被砍樹木,山體亦被挖去,露出長長黃土坡。
2022-01-20
分享
原屬新界的深水埗——深水埗警政歷史
2022-01-12
分享
港唯一養殖有機海產魚場 吉澳澳背塘冀產有機珍珠
在渺無人煙的吉澳澳背塘,海水清澈,平靜海面乍現數百個黑球,疏落地漂浮,它們不是什麼藝術裝置,而是浮波,在水裏吊養本港唯一的有機馬氏珠母貝。
2022-01-12
分享
插畫家重溫小時鄉村夢
虎地坳村的復育計劃雖然仍在進行中,但已有參與者大有得著,以壁畫美化村落的插畫家黃佑琦(Kiki),從繪畫活動中重溫小時鄉村夢,形容為將人生重新連貫;另外村民梁桂明積極配合計劃,約花兩個月時間做起巡洋艦模型,連同早年做落的航空母艦及潛艇模型,他已圓了艦隊夢!
2022-01-06
分享
虎地坳村七彩古井重生
為期兩年的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已開展大半年,村民期望可向外界展示及介紹村落文化及自然寶藏,其中主要項目虎地坳村故事館已於去年10月底落成,而有百年歷史的七彩古井經過半年復修後,在12月29日正式開幕。古井新設施以時興的灰冷色為主調,凸顯古井內的七彩頁巖,全新清水牆仍保留小部分紅磚牆作對比,原本的破爛小徑鋪上花崗巖石,整體美觀、安全及防滑,這是村民集體構思、每日開工8小時努力的成果。
2022-01-06
分享
大埔「榕蟲義工」傾力救榕樹
榕樹是本港常見的樹木,如果因為蟲害侵蝕,對生態環境會是一場浩劫。大埔吐露港單車徑兩旁種滿榕樹,形成了樹的隧道,本來有蔭蔽作用。近月因為蟲害,部分榕樹甚至被食禿,有些開始健康轉壞,需要噴藥。一班有心之士希望能盡力轉危為機,組織義工隊來幫手救榕樹。此群熱心的義工,趁12月18日參加了一項名為「榕蟲義工」的活動。他們於吐露港單車徑一帶,清除侵蝕榕樹的朱紅毛斑蛾的蟲蛹,使之不能成蟲羽化,希望能防患於未然,遏止明年春季的大爆發。
2022-01-02
分享
深涌村荒廢30年小教堂復修
「從前聖誕節有聯歡會,大家上山執樹枝布置馬槽,做紙王冠,表演三王來朝話劇,很開心??!」深涌村原居民李鳳貞是虔誠天主教徒,說起這些孩子時代的舊事,仍流露絲絲興奮情緒。不過,隨著村民陸續遷離,深涌三王來朝小堂於1990年代起停用,小堂30年來被荒廢,早已破爛,而整個深涌只有一個外來租客長住。天主教香港教區「古道行」工作小組已展開籌款復修小堂,期望藉此可推動村民修復自己的故居,活化深涌村。
2022-01-02
分享
「南丫說:」留住往日記憶
說到南丫島,會即時想起什麼?著名影星周潤發的故鄉?美味的海鮮?還是令人難過的南丫海難?南丫島就如其他海島,有著它本身的自然及人文景觀,以及歷史文化。為令在地人更熟悉及愛自己的地方,同時令外地人了解南丫島,一批藝術家及研究員以公共藝術及口述歷史,展示以索罟灣為中心少人留意的南丫一面,這場公共藝術計劃「南丫說:」長達三個月,有足夠時間去細味。
2021-12-27
分享
醃製鹹鮮「一夜情」
單看「生死戀」、「一夜情」等字句使人易生遐想,其出現在菜牌上已有一段日子了,其實「生死戀」就是鹹魚蒸魚,「一夜情」實則一夜鹹,是泛指鹽醃幾個鐘頭至過夜的魚,故有人稱之為「鹹鮮」,這個名稱才最貼切。
2021-12-19
分享
廖族攝錄春秋二祭盼傳承
定居上水鄉七百多年的廖族,至今仍保持傳統,每年舉行春秋二祭,不但傳統禮儀較多,祭品亦十分豐富,予人隆而重之感覺。不過,參與祭祀者主要為年長一輩,為能夠傳承下去,有多些年輕人加入,上水鄉原居民代表廖世鴻早前聘請攝製隊攝錄春秋二祭儀式過程,期此影片能讓族內年青一輩明白儀式如何進行,有心人上手也較容易。
2021-12-19
分享
西貢半島動靜活動皆宜
被譽為九龍半島後花園的西貢區,向來為市民野外活動好去處。整個西貢半島被畫分為東郊野公園及西郊野公園,其範圍內尚有特別區,如東壩破邊洲專賞區、大浪群灘、灘連灘、海下棺材角極地、上窰民俗館等等。
2021-12-08
分享
點擊加載更多新聞>>
下載APP
特级毛片有吗,道久久一本综合Av鬼色,《年轻的女仆》韩国电影在线观看